1月17日上午,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县市区专场第十三场),兴县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 张建明: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县市区专场第十三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兴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梁文壮介绍情况,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兴县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贺建强,兴县政府副县长马兴勇,兴县政府副县长张超。
首先,请梁文壮县长作介绍。
兴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梁文壮: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兴县县委、县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兴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兴县是著名的晋绥边区(解放区)首府所在地,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屏障和门户。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第一站就来到兴县,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接见晋绥老战士,嘱托我们“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七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锚定“实施六大战略、建设六个兴县”目标不动摇,持续高质量打好精品杂粮、精深铝镁、红色文旅、生态文明、城乡融合、民生改善“六张牌”,努力让“吕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五个“新”。
第一个新,就是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我们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与“十三五”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134.2亿元增加到201.9亿元,年均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03.4亿元增加到177.3亿元,年均增长1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4.3亿元增加到24.3亿元,年均增长19.3%。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第二个新,就是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我们坚持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以“三个推动”实现“三个提升”。
一是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坚持“特”“优”“高效”发展,全力打造精品小杂粮、现代设施蔬菜、生态养殖、特色经济林、优质食用菌、高品质中药材六大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核桃经济林37万亩、红枣经济林17万亩、食用菌400万棒。深化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全国杂粮试验示范和种子基地,成功举办2023国际小米年学术年会、2024年全国杂粮产业发展交流会,持续擦亮“中国杂粮之乡”金字招牌。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40万亩,产量突破1.8亿斤,小杂粮真正打开了老百姓的致富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二是推动工业产业提级转型。我们聚焦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统筹推动煤电铝气材等产业互促互融、集群发展。以“智”领航,创“煤”好未来。有序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提升煤炭先进产能,斜沟煤矿建成了全省第一个高级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率稳定在85%以上,依托矿井安全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配套智能化巡检机器人,实现了“云端”采煤,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特级安全高效煤矿”。聚“链”成势,向“铝”途奔赴。建成“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基新材料”全产业链条,是全省唯一从原材料到深加工全部配套的产业基地。中铝华润99.85%的高纯铝液为铝深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元泰高导700兆帕级高强铝合金棒制备技术,解决了国内高端铝材依赖进口材料“卡脖子”问题。逐“绿”而行,乘“氢”风而上。煤成气日产达到400万立方,年产量超12亿立方,稳居全市第一。泽丰达公司成为市级氢能和煤成气“双链主”企业,为加快推进能源产业结构转型注入新动能。向“远”发展,勇“碳”新路子。臣功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山大臣功固废碳酸锂项目投入试生产,投产后每年可处理固体废物16万吨,其中消耗电解铝废渣6000吨以上,产出碳酸锂200吨,资源循环利用不断取得有效探索。
三是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持续做优做强“晋绥首府 红色兴县”文旅品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完成省级初验,蔡家崖晋绥文化景区、黑茶山·四八纪念地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距今4000年前的石城防御体系—碧村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主动融入全市百里黄河精品旅游带,着力打造1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裴家川口、碧村、张家湾、黑峪口等沿黄村落串珠成链,焕发出新的活力。黄河奇石湾等6个沿黄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被交通部评为“最具人气的乡村公路”。
第三个新,就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我们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突出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改革优环境。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创优提升,15个乡镇政务服务一体机实现全覆盖,打通基层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上线运行32个“一件事”事项,办结650件,政务环境更加便捷。制定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支持引进人才、助力稳岗扩岗等九个方面,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二是抓开放增动能。先后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召开招商引智推介会并成立联络处,引进了总投资170亿元的固贤800万吨煤矿、总投资20亿元的泽丰达天然气提氦制氢、总投资10亿元的臣功固废等一批优质项目。我们还与意大利阿菲市签署了发展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为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抓消费添活力。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成功举办中国(兴县)首届杂粮产业博览会、第九届中国山西面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规划“夜经济”便民摊点106个,为全县消费市场增添更多的烟火气。
第四个新,就是城乡面貌展现新颜值。我们坚定不移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融合发展,持续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方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一是推进城市更新。成功申报“城市体检”国家级试点,加快绿色低碳省级试点建设,建设雨污分流管网20.3公里,完成棚户区改造20万平米,改造老旧小区83个,提标升级第一污水处理厂,新建投运第二污水处理厂,县城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5万吨。二是完善城市功能。静兴高速、北山过境公路、大曹线打通了大动脉,龙兴路、府东街、蔚汾南路东延西拓工程畅通了微循环,市民出行更加顺畅。市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城市健康客厅全部建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三是提升城市品位。蔚汾公园、南山公园对外开放,县城文化广场改造升级,胡家沟明代砖塔、东关大舞台、通惠古井修缮保护,进一步激活了城市记忆。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发放各类教育资助金4500余万元;推动“先诊疗后付费”、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完成危房改造255户;实施饮水工程251处;“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二是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三年,我们投入衔接补助资金7.3亿元,实施强农富农产业项目283个,惠及7万余名脱贫人口。打造“兴县技工”“晋绥风味”等特色劳务品牌,认定帮扶车间57家,开发公益性岗位4575个,每年转移就业达4万人次,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三是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25个,打造4个精品示范村和39个提档升级村。建成“四好农村路”113公里,投运6个建制镇污水处理站,完成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推动农村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
第五个新,就是民生福祉取得新提升。我们坚持以民之所望为政之所向,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一是让优质教育更加普惠均衡。阳光小学、一二〇师学校、友兰中学、职业中学等全部建成投用,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深化与对外经贸大学、湖北黄冈中学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高位“嫁接”,老区学子相继圆梦名校。二是让优质医疗更加触手可及。建成拥有600张床位的兴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院搬迁改造全面完成,兴县成功获评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人民医院全面托管县医院,引进20余名资深专家帮扶指导、定期坐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三是让民生兜底更加坚实有力。精心呵护“一老一小”,县级养老院、敬老院、示范性托育机构全部投入使用。75周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全覆盖,24条城乡公交线路免费乘坐,城乡居民有线电视免费收看,老百姓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四是让生态环境更加靓丽多彩。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三年,空气优良率均保持在82%以上,6项主要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位居全市前列。3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改善,绿色发展底色更浓。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兴县篇章。以上是兴县情况的简要介绍,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兴县,为兴县发展建言献策。接下来我将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回答大家的提问。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 张建明:
感谢梁县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现在,请要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
山西新闻网:
兴县被誉为“中国杂粮之乡”,近年来,兴县在发展“小杂粮”产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兴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贺建强: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兴县地处黄河流域中游腹地,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孕育出谷子、荞麦、高粱、绿豆等优质杂粮作物。近年来,我们实施“特”“优”“高效”发展战略,持续高质量打好“精品杂粮”牌,先后荣获“中国杂粮之乡”“中国杂粮美食之乡”“杂粮美食厨师之乡”“山西优质杂粮之乡”等荣誉称号。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高质量选育杂粮品种。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引进6支杂粮专家团队,建立谷子、荞麦、食用豆、高粱等杂粮作物新品种的研发和试验示范基地,选育共有产权品种7个,转化应用新品种4个,育成新品系和新品种10个,鉴定筛选优良品种197个,展示示范优良品种32个。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加强晋谷21号(谷子)、晋杂22号(高粱)等杂粮种子品质管控,逐步实现由杂粮生产大县向种业大县迈进。二是高标准建设杂粮基地。不断健全“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杂粮产业发展模式,持续加强品种研发、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大力推广应用种子包衣、宽行起垄、密植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先进农业技术。特别是,紧盯杂粮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从提供优质种子、化肥,到实施标准化生产,再到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全过程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县绿色杂粮基地达到20万亩,杂粮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40万亩左右。三是高水平培育市场主体。围绕国家级龙头企业上榜、晋兴板上市、产值上亿、利润上千万的“四上”目标,我们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现有省市杂粮加工龙头企业10家,专业合作社33个,种植大户1600余户。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品牌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5个,培育出“山花烂漫”“晋兴红”“晋绥黄河湾”等杂粮品牌32个,为杂粮产业开枝散叶、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高品质推动精深加工。聚焦打造杂粮全产业链体系,研制推广杂粮代餐粉、小米油、小米锅巴、杂粮方便面、杂粮预制粥等小杂粮食品,开发亚麻籽油、功能食醋、红土地酒、晋绥酒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杂粮预制饭菜产业,研发形成拥有“120道特色菜”的“兴县杂粮宴”餐饮品牌,推动小杂粮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自然禀赋,聚焦“特”“优”“高效”战略,持续推进“杂粮种子—杂粮—杂粮精深加工—杂粮宴”全产业链发展,对杂粮产业全方位落子布局,持续扩大“兴县杂粮 中国好粮”的品牌影响力,推动小杂粮朝着大产业阔步迈进。
谢谢大家!
中国城市报:
兴县拥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企业山西中铝华润有限公司更是首批省级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主企业,请简要介绍兴县铝产业的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方向。
兴县政府副县长 张超: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持续高质量打好“精深铝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铝镁产业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目前,兴县铝镁新材料产业园区已初步形成年产2700万吨煤炭、12亿立方煤成气、66万吨铝土矿、200万吨氧化铝、50万吨电解铝、50万吨铝深加工产能,年产值达到200亿元,税收8亿元左右。中铝华润是山西省首批20家“链主”企业之一,链上企业有8户,拥有板、锭、棒、杆、线、丝等7个系列43种铝系新材料产品。作为全省产能规模最大、设备最成熟、技术最先进的铝工业基地,我们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资源富集优势。兴县铝土矿预测资源储量5亿吨,查明资源储量2.1亿吨,是全省五大铝土矿区之一。同时,兴县煤炭预测储量461亿吨,探明储量136亿吨;煤成气预测储量2500亿立方,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的临兴气田,近70%的储量在兴县。兴县已成为雄安新区乃至京津冀的重要气源供应点。兴县还有丰富的风、光资源,适合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二是全产业链优势。兴县铝镁产业形成了“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材深加工”的全产业链。随着华电锦兴2×35万千瓦电厂的快速推进,电力瓶颈也将得到破解,未来将形成“煤-电-铝-气-材”一体化的循环产业格局。在兴县投资铝镁产业可实现煤成气就地取材,煤炭、氧化铝、电解铝就地加工转化,最大限度提升经济效益。三是技术领先优势。山西华兴200万吨氧化铝项目拥有百万吨级一水硬铝石生产线,国内产能最大的焙烧炉,实现了设备大型化、管控智能化,技术工艺先进,装备水平国内领先。中铝华润一期50万吨电解铝是目前山西省最大的电解铝项目,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节能型电解工艺,铝液纯度在99.85%以上,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铝镁产业集群被确定为省市共建重点项目的机遇,加快打造煤电铝气材一体化低碳循环全产业链,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铝镁精深加工,引进附加值更高的优质项目,争取在高端铝产业、铝基新材料和汽车轻量化等方面走出新路子,全力打造百万吨千亿级铝镁产业集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大家!
中国县域经济报:
兴县是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今年又荣获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农村电商“领跑县”殊荣。请问,兴县是如何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
兴县政府副县长 马兴勇:
近年来,兴县抢抓政策机遇,通过加强平台支撑、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直播带货,全县电商主体近1000家,辐射带动从业人员1.5万余人,促进人均增收2000余元。2024年,兴县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17.3%;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7400余万元,同比增长25.6%。概括起来主要做了“三个一”:一是完善了一套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200平米的乡村e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引进电商企业11户,探索“线上开网店+线下实体店”的运行模式,在快手、京东等平台开设5个本地产品特色馆,在省内外开设30余个农产品线下体验店,打通了农产品进城入市的销售渠道。二是打造了一个电商公共品牌。坚持“互联网+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通过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不断延链强链补链,打造“兴县杂粮”区域公共品牌,精选开发孕期小米、杂粮锅巴、杂粮预制饭、红枣醋饮料等网红产品,培育出“晋兴红”“晋绥红土地”“吕粮英雄”等一批本土杂粮品牌,把兴县杂粮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了农产品整体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三是培育了一支电商人才队伍。近两年,全县共举办电商培训班25期,培训电商从业人员1716人次,培育本地网红116人。在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开设13个直播间,每天开展6场消费助农直播活动,2024年全县80多款农特产品完成线上销售额6500余万元。近日,兴县首批优质农特产品,27吨紫晶枣、枣片通过乡村e镇电商平台走出国门进入越南市场,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下一步,我县将聚焦“数商兴农”,继续加强电商平台的建设和推广,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推动更多优质的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道”,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 张建明:
感谢兴县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支持。
至此,“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县市区专场已圆满落下帷幕。一个多月以来,我们举办了13场新闻发布会,共邀请56位领导同志出席,这里再次感谢各县市区政府的积极参与!同时,也衷心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一直以来对我市发展的关注与支持。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责任编辑 陈畅 见习编辑 李佩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