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70后党员,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农村有着一份特殊的眷恋和情怀;她,本有加官进爵的大好机会,但却毅然决然地放弃,选择了服务家乡和父老。她就是吕梁市柳林县市场监管局计量股股长兼驻柳林县陈家湾镇双卜咀村第一书记马爱玲。
双卜咀村是吕梁市柳林县陈家湾镇的一个行政村,是由小塔、伍家沟、墕芦、双卜咀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地理位置偏僻,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典型的纯农业村。
马爱玲第一次从柳林县城去双卜咀村,二十几里路颠簸了近一个小时,好容易到了村委,迎面两孔旧窑洞,院墙破裂,院内杂草丛生,屋内仅有的几张破旧桌子还落满灰尘。当时一起来的同志劝他,一个女同志哪能受得了这苦?赶紧回去找领导申请撤回吧。可是她却说:“如果村子好、村民富,还需要咱们帮扶吗?放心吧,我是有思想准备的。”于是,她留了下来,而且一呆就是7年。
她为了尽快熟悉村情,带着工作队每天走村入户,了解并解决村子发展滞后的问题。忙到她的两个孩子先后参加高考都没有母亲陪伴备考,这令大家倍受感动。
强基兴产:构筑村民“致富路”
2015年,双卜咀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5户,758人,贫困人口占到全村72.1%,脱贫压力巨大。马爱玲分析,贫困原因主要是基础条件差、无产业牵引、村民创收技能低、外出挣钱无路。问题原因找到了,解决的切入点也就有了。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在她的协调争取和相关单位的配合下,自然村互通硬化路5.75公里,自然村内1.5公里,解决了动力电,完善了饮水工程,为发展农村经济奠定了基础。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她和班子成员多方考察,决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动员村民种植“籽用南瓜、绿色谷子、汾酒1号中杆高粱”等。踏破鞋、磨破嘴,好容易找到合作企业,可村民担心企业不按协议收购,又不同意种植。她便挨家挨户做工作,甚至向村民保证“如果企业不收购或者不保价,损失部分由她来承担”。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试点工作终于铺开:从2016年起,与吕梁沣圣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先后有80余户农户种植籽用南瓜近300亩,户均增收1700元左右;从2017年起,由龙门垣绿色农林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与汾酒集团合作,先后有217户农户种植汾酒1号高粱300余亩,户均增收1700余元;与柳林县天王农产品农业合作社合作先后有96户农户种植绿色谷子400余亩,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她注重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这又一支柱产业,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吕梁山护工”培训政策,通过受益群众“现身说法”,累计动员125名群众参与培训,劳务输出894人次,务工经济收入户均达到了11000元。经过几年努力,使户均收入增加了13000元。
纾困解难:做好群众“贴心人”
上任以来,马爱玲秉持初心,奉献爱心,付出真心,全心全意帮助双卜咀村村民脱贫致富,成为村民心中的“好书记”。七年来,她走遍了该村山山洼洼,访遍了家家户户,群众有难处,她都想尽办法帮助。有一次正值秋收时期,在入户时,马爱玲遇到村民任羊大、梁平平正在庄稼地里掰玉米,她不怕脏不怕累,毫不犹豫加入到了农民们秋收队伍中去,同吃苦、同劳动,直到夕阳西下才和村民满载而归,路上农民感激地说:“真是谢谢你了,没想到你一名女工作人员还这么有毅力,这么能吃苦。”一件小事既温暖了农民的心,更拉近了马爱玲与村民的距离。
还有一次,她接到乡长的电话,“喂,你在哪?”马爱玲心提到了嗓子眼,还以为扶贫工作有哪项没做好,要受到批评。没想到乡长说有个扶贫对象住院要报销,让她给帮忙办理。接到这个指示她连午饭都没吃,赶紧到贫困户家去了解情况,经过一下午的沟通,搞清楚该贫困户王宝连因儿子下肢瘫痪住院报销后还有余额,想让政府给予救助,马爱玲几经辗转终于解决了她的困难。贫困户王宝连眼含泪水感动万分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更要感谢马书记。”看到贫困户喜悦的心情,她欣慰地笑了。
7年间,作为业务骨干,在市场局兼并重组的关键时期,她两头兼顾,将自己的计量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班带给新的工作人员,帮助相关业务顺利走向正轨;作为村第一书记,在她的带领下,建起了“爱心超市”,邻里互助、热心公益、孝老爱亲、移风易俗蔚然成风;作为普通的女性,既要克服艰苦的环境考验,又顾不上丈夫孩子,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承受了很多委屈。但每次看到村子由内到外发生的脱胎换骨的变化,她总说自己不后悔,所有付出的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公职人员,但我将尽我所能做好人民的公仆,为我深爱的这片土地和人民献出一份力”马爱玲认真地说道。
(任佳慧)
【责任编辑 李千叶(实习)】